发热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发热芯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安徽肥东承接产业转移引进15个亿元项目

发布时间:2021-06-17 22:49:35 阅读: 来源:发热芯厂家

安徽肥东承接产业转移引进15个亿元项目

安徽肥东承3、磨损率接产业转移引进15个亿元项目2012/06/19 09:03合肥许庆勇 扫描分享到好友或朋友圈

分享到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好友 分享到朋友圈 今年以来,肥东继续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要事来抓,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全县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兼顾并进,各项指标持续向好。目前,该县新引进项目25个,协议投资总额70.2亿元,均为超千万元项目,其中超5000万元项目21个、亿元以上项目15个。

据了解,该县不断创新招商思路,强化招商举措,改进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优化招商环境,提高招商效率。该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中山、珠海、东莞、深圳、长沙、北京、上海、重庆等地拜访一批重点企业,与企业亲切会谈,推介区位优势、人文环境、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并举办和参与大型推介会,春节期间举办皖籍回乡企业家新春联谊会,加强与在外成功人士的联络,不失时机搭建平台“引凤回巢”。组织参加合肥之友江苏理事会成立暨中国合肥投资项目推介大会,与南京拓源钢铁集团、江苏华聘科技有限公司顺利签约。同时,举办安徽肥东(上海)投资环境说明会,现场成功签约4个项目,总投资达4.6亿元。参加全市《魅力合肥阳光地产》、《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发展》投资环境说明会,参加中国长沙第七届中部博览会,全面宣传肥东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发布有价值的重点项目。

此外,该县注重跟踪问效,完善项目预审。加2018年2月9日强项目洽谈制度约束,让真正有竞争力的投资企业落户发展,提高有限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截至4月底,全县共完成3个批次招商申报项目预审,协议投资75.16亿元。建立了特色项目引进机制,充分运用产业优势,推动肥东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二期、撮镇镇汽车和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撮镇镇物流商贸园、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再生资源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全力引进带动性强的项目,促进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做大做强园区经济。

截至目前,肥东县工业到位资金38.8亿元,占全县总量的63.6%;三产服务类到位资金19.7亿元,占全县总量的32.3%;农业到位资金2.4亿元。实际到位外资500万美元。安徽赢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山川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腾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凤凰涂料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落地开工。

:Amanda

收藏本文文章关键字安徽肥东 产业转移 维特根移动式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助力G329国道安徽肥东段维修维特根作为冷再生技术的倡导者,一直积极投身到这一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新工艺中。在路面再生领域,维特根[详细] 09:56

中国(郑州)产业转移活动签约超3000亿元11月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等9省(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开幕式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罗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陈润儿,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出席开幕式。罗文指出,产业转移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对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中西部地区是我国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具有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各方要充分利用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这个平台,加强项目对接和宣传推广,深化合作,务求实效,共同开启新时代中西部产业开放合作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产业转移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此次对接活动签约项目611项,总投资3296亿元,签约项目体现出龙头项目多、基地型项目多和转型升级项目多等特点。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科技司、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装备工业司等相关司局负责同志,有关省(区)代表团,境外重点团组,国家有关行业协会,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国内外相关企业代表约3000人参加了开幕式。10月31日晚,罗文出席了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集体见面会并讲话。[详细] 10:18

媒体:中西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政策近期发布据《经济参考报》权威渠道获悉,相关部门正在酝酿中西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一揽子鼓励政策,目前政策已经基本成型,近期有望正式出炉。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鼓励政策将兼顾产业转出地和转入地两方,从土地、财税、保险、用工等多方面集合发力,引导加工贸易产业从东部沿海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经济参考报》引述权威人士消息称,该政策会给予一系列的鼓励政策,比如说,对承接转移的中西部地区,给予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用工方面给予员工培训的支持,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等。与此同时,也会照顾到沿海地区的需求,允许产业转出之后工业用地可转变为商业、旅游、养老等用途。东部产业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基于近年来沿海劳动力成本不断在上涨,而内地的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不少农民工赴沿海务工。此外,随着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更高的竞争力,东部的产业必须不断升级,而中西部则缺少相应的产业。社科院《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5)No.5》指出,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间的发展格局,出现过三个不同的时期,即东部地区增长快、中西部地区增长较慢,东部、中西部地区增长都较快,中西部地区的增长快于东部地区。蓝皮书分析,第一个时期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较好、承接外部产业转移的能力较强、有承接空间有关;第二个时期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增强、东部地区仍有承接国外产业转移的优势有关;第三个时期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动能减弱、东部地区向外转移产业的动力减弱和空间收窄有关。蓝皮书称,“十三五”时期,中国仍有实施地区间产业转移的空间,但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可转移、中西部地区可接受的产业规模都会下降。通过地区间产业的存量转移,优化存量的空间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将会有所调整。[详细] 15:37

产业转移 1至10月河北引进京津项目3621个临近2015年末,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划都已纷纷出炉,京津冀产业转移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也在不断推进。12月10日,国务院办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来自三地的官员表示,目前京津冀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下发之后,三地相继出台各自贯彻实施意见,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京津冀产业转移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在京津冀各自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都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内容作为未来五年工作的重点。津冀项目、资金双丰收在京津冀一体化多年推进缓慢的情况下,中国从顶层着手解决这一困扰环首都地区发展的难题并取得明显进展。去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7点要求。今年4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三地提出新定位和新要求。此后,三省市召开党委全会,相继出台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意见。与此同时,各项工作也在加速推进,除了广受关注的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搬迁外,其他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也在推进。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表示,在功能疏解方面,北京的做法是“严控增量,疏解存量”。北京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同时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推动疏解,出台全国力度最大的差别水价和全国最严的差别电价政策。在产业转移方面,北京与河北共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设立了200亿元的首钢京冀协同发展投资基金,20多家北京企业到曹妃甸落户发展。北京现代第四工厂落户河北沧州,还在推动北京地区22家生物制药企业集中签约落户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杨崇勇表示,河北省积极打造承接平台,月引进北京、天津项目3621个、资金274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9.6%和47.3%。人民银行还要召开座谈操作人员不再需要前、后更换控制系统会专门研究金融怎么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国资委和河北省举办了“央企进河北”活动,87家央企参与对接洽谈,签署协议69项;工信部举办的产业转型对接活动,1000多家企业参会,签约项目150个。天津也从北京的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中获利。天津市副市长尹海林表示,天津不仅积极对接北京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月,北京、河北在天津投资资金到位额超过1520亿元,占全市利用内资的43%,从北京转移过来的华泰汽车总部等一批项目已建成。天津企业到河北省投资项目648个,到位资金约300亿元。目前正在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宁河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以及天津-河北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天津-河北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等多个重点合作平台。[详细] 10:04

京津冀产业转移聚焦7大领域 已有4500亿项目落地 近日,工信部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石家庄举办了“2015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三地在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搭建对接平台,现场三地签订了总计2900多亿元的项目协议。目前,三地产业对接总投资达4500多亿。 目前,大量园区伴随着京津冀协同的推进蓬勃兴起,京津冀产业空间新格局正在形成。 七大领域产业对接 上述对接会在先进装备制造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京津冀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新材料、轻纺食品、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应用暨空间信息产业七大领域组织了专门的产业对接会,从对接行业的选择上不难看出,三地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共同期待。 河北省工信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这七大领域一直是三地产业转移对接的聚焦点,“我们期待通过这些对接,一方面调整我们现有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也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数据显示,月,河北省从京津引进项目就多达3330个,资金2397.5亿元。天津从北京引进工业项目130个,协议190亿,从河北引进工业项目349个,协议投资金额307亿。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表示,河北等地以钢铁、能源、化工、建材为支柱,是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的产业,部分落后产能的淘汰不可避免,同时产业结构中二产比重过高,借着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机遇,这些地区应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同时提升服务业的比重。 京津冀的产业转移为河北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的同时,也为三地协同、错位发展带来了机遇。 以大数据产业为例,据北京市经信委副总工程师姜广智介绍,三地将共同打造京津冀大数据产业格局,发挥北京研发优势和天津制造优势,以及河北廊坊、张家口、承德的存储和计算优势,共建一批产业基地,北京将引导现有数据中心向张家口等周边地区迁移,鼓励中央部委和国有事业单位将数据中心迁移至津冀,积极鼓励数据中心企业在津冀地区开展绿色、生态、安全的数据中心租赁业务,提供双活数据中心服务。同时在政务、医疗、交通、环保等方面推进跨京津冀的大数据应用工程。 河北密集建设重点园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提出要构建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的络型空间格局,随着战略的推进,区域新的空间格局渐显雏形。 实际上,在京津冀产业转移会上可以明显发现,“三轴”(京津、京保石、京唐秦)所指向的廊坊、唐山、秦皇岛、保定、石家庄、邢台等城市是产业转移的最重要的承接地。“未来,经济要素将向三大发展轴上的城市和城镇聚集,尤其是向发展轴上的节点城市聚集。”肖金成说。 而近期发布的河北省委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了所辖11个地级市的功能定位。上述指导性文件陆续落地后,三地蓬勃而起的园区也让京津冀国家战略的格局逐渐明朗起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河北一省,已经围绕着北京、天津,以及三大发展轴,建设了58个重点园区。这些园区既包括各级经济开发区,比如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燕郊经济开发区,也包括层出不穷的特色产业或工业园区,比如大城气雾剂产业园区、廊坊现代服务产业园等。 “三地已经集中打造了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北京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等一批省市层面的合作园区,以及一批区县层面的产业园区。”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说,“京津冀已初步形成省市层面集中示范、区县层面重点对接、重点企业主动布局、相关产业有序转移的良好局面。” 粮食局:认真编制京津冀粮食“十三五”规划 一是要充分认识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三地粮食行业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全国粮食行业特别是三地粮食部门要切实肩负起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政治,优化粮食流通产业结构布局、健全市场体系,加强粮食流通政策衔接,整体提升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能力,确保京津冀区域粮食安全。 二是要认真扎实编制好京津冀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三地粮食行业要充分发挥互补叠加优势,联合提出“十三五”京津冀粮食行业协同发展专项建议,统筹规划仓储、物流、加工和市场建设,抓紧梳理需要衔接落实的重大项目,实现与全国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有机衔接。三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京津冀粮食行业协同发展。 三地粮食行业要继续巩固完善联席工作机制,加快协同发展步伐,国家粮食局将做好顶层设计并大力支持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河北对接京津冀规划路线图敲定:支持环首都15县建设特色卫星城 一是打造环京津核心功能区,推动保定和廊坊着力提升非首都功能承接能力,着力建设白洋淀科技城和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加快形成与京津功能互补、协调联动、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 二是打造沿海率先发展区,推动唐山、沧州、秦皇岛发挥沿海开放优势,主动融入环渤海合作发展大格局,着力建设曹妃甸区、渤海新区、北戴河新区,打造全省开放型经济引领区和战略增长极。 三是打造冀中南功能拓展区,推动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强化先进制造业发展、科技成果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农副产品供给功能,着力建设正定新区、冀南新区、邢东新区、滨湖新区,加快形成城乡统筹发展重要示范区。 四是打造冀西北生态涵养区,推动张家口、承德及太行山区重点提升生态保障、水源涵养、旅游休闲、绿色产品供给等功能,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详细] 15:34

+加载更多

宜昌西服定做
兴平市网带
平凉西装定做